寬動態(tài)攝像機技術是在非常強烈的對比下讓攝像機看到影像的特色而運用的一種技術。在一些明暗反差過大的場合,一般的攝像機由于CCD的感光特性所限制,攝取的圖像往往出現背景過亮或前景太暗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寬動態(tài)技術應運而生,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常規(guī)攝像機視場中的物體在亮度較高的背景光時,需要看門口或窗外的物體,通常采用中央背光補償(BLC)模式,它主要是靠提升視場中央部分的亮度、降低視場四周部分的亮度來達到看清位于中央位置內物體的目的。
背光補償,也稱為逆光補償,是把畫面分成幾個不同的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分別曝光。在某些應用場合,視場中可能包含一個很亮的區(qū)域,而被包含的主體則處于亮場的包圍之中,畫面一片昏暗,無層次。此時由于AGC檢測到的信號電平并不低,因此放大器的增益很低,不能改進畫面主體的明暗度,當引入逆光補償時,攝像機僅對整個視場的一個子區(qū)域進行檢測,通過求此區(qū)域的平均信號電平來確定AGC電路的工作點。由于子區(qū)域的平均電平很低,AGC放大器會有較高的增益,使輸出信號的幅值提高,從而使監(jiān)視器上的主體畫明朗,大大降低背景畫面與主體畫面的主觀亮度差,整個視場的可視性得到改善.逆光補償雖然改善了拍攝主體的亮度,但是圖像質量或多或少會劣化下降。
而寬動態(tài)這一技術是同一時間曝光兩次,一次快,一次慢,再進行合成使得能夠同時看清畫面上亮與暗的物體。雖然二者都是為了克服在強背光環(huán)境條件下,看清目標而采取的措施,但背光補償是以犧牲畫面的對比度為代價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寬動態(tài)技術是背光補償的升級。